【史海钩沉】乡官蒋学元序:康熙四十七年
2020-08-16 18:54:37   来源:全球美丽网    今日浏量:

【史海钩沉】乡官蒋学元序:康熙四十七年《灌阳县志》系列解读之三
【史海钩沉】乡官蒋学元序:康熙四十七年《灌阳县志》系列解读之三
全球美丽网(http://www.wholeworldbjx.com)、中华神州网(http://www.chinajrsz.com)、中华产品网(http://chinazhcpw.com)、中华风采人物杂志、中华工艺美术网(http://changxiaow.com)、中国桂林网(http://chinaguilinw.com) 侯杰
 
寻史问典,文化强县。通过前两辑解读文章,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康熙四十七年《灌阳县志》得以在短短半年时间即告编纂完成,客观上源于五个有利的外部条件:一是仁寿里(大营村)乡民时贤臣收藏的明嘉靖六年版《灌阳县志》残本,当时已是孤本;二是顺治丁酉科举人、曾任河南虞城知县的昭仪人唐纳牖“手录本邑志稿”遗稿;三是康熙二十二年巡抚郝浴组织编纂的《广西通志》梳理、统计了灌阳历代科举、仕宦人物;四是康熙二十八年全州知州黄志璋主持纂修的《全州志》,附载了部分灌阳的史料;五是县内各大望姓大族提供家谱资料,弥补了官方史料的遗漏缺失。这五类典籍、史料基本支撑了康熙县志的核心架构,为县志快速付梓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观而言,固然有县令单此藩的政治担当、文人情怀,儒学教谕陈廷藩科学的体例设计和辛勤校订,同时乡官蒋学元以八十二岁高龄受命领衔,率一众士绅,分工协作堪称群贤毕至、阵容庞大。再有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因素就是,康熙四十六年十月启动县志纂修之时,县令单此藩业已到任两年,按照清代县令任期3-4年惯例,说不准哪一天就会被调离;而蒋学元受命组织纂修时已届82岁高龄,耄耋之年,余日无多。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令二人不谋而合、相向而行。今天,我们就来解读康熙县志中唯一收录的本土乡贤所撰序言——邑人蒋学元《灌阳县志后序》。

康熙版县志灌阳城廓图
灌 阳 县 志 后 序
清·蒋学元〔1〕
(龙川山人点校)
灌邑志书,自前明嘉靖间曾经修辑〔2〕,迄今垂一百八十余年,从未有一人议及者。兹幸单父母〔3〕莅任,励精图治,百废具举,慨然寻觅旧志。奈兵燹叠经久,与秦灰俱冷〔4〕,由是深叹文献残缺,无所稽考。遍询之绅士,力谋重修。同人咸推余齿长〔5〕,单父母遂淳淳委命焉。顾学元老矣,奄奄衰病,栖遁深山,欲遵命则不胜竦息〔6〕,欲劼辞〔7〕恐有孤〔8〕贤侯雅意。于焉勉支病骨,强事操觚〔9〕,搜撮遗编,捃摭〔10〕往迹,数阅月而始告成。
 
噫,学元窃因是重有感也。世俗之蔚称吏治者,惟是簿书、期会征、榷讼狱〔11〕为大,故至于典章、经制、政体、治道,所关人心,风教攸系,则因陋就简,漠不加意。孰似我侯郑重斯事,鳃鳃〔12〕然必期其编订成帙也哉!盖我侯夙擅通敏之才,乡召御前召讲,指画天下大计,侃侃不惮详切〔13〕。故兹治理之暇,惟殷殷注念灌邑僻在一隅,旧志湮圽〔14〕,殊为阙典,毅然引为己责。其惓惓〔15〕于斯事若此,将使邑之名士大夫卓节懿行〔16〕,咸藉表章,昭垂奕世,岂犹似曩者〔17〕类、杞宋之不足征〔18〕耶?!
 
学元所以感我侯之悃愊〔19〕,忘自心之荒陋,奉命唯谨,谬加诠次〔20〕,虽不敢拟王会〔21〕三辅之图〔22〕、方舆寰宇之记,然于政务之损益、宦业人物之臧否,亦稍稍具载而胪列〔23〕焉。俾后之问俗兹土者,考据因革,有所鉴诫,即邑中继起之彦,亦将景慕前修,羹墙〔24〕如见,可以兴焉,可以观焉。其于政体、治道、人心、风教,不均于斯志有赖也欤?爰僭〔25〕缀数语于末简。
 
康熙四十七年岁次戊子蒲月〔26〕谷旦
邑人蒋学元书  时年八十有三
—————————————————————————
【注释】
〔1〕蒋学元,今黄关兴秀村杨梅凹人。康熙十年岁贡,官太平府(元置太平路,明改为太平府,清因之,属广西省,民国废,故治即今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教授,彼时已年老解组归家。
〔2〕指明嘉靖六年(1527),时任县令周应禄(湖广石首县举人,嘉靖二年到任)主持编纂成首部《灌阳县志》。
〔3〕单父母、我侯,均系对时任父母官、县令单此藩的尊称。
〔4〕用秦始皇焚书坑儒典。
〔5〕齿长,即年长,《左传·昭公二十年》:“子之齿长矣,不能事人。”
〔6〕竦(sǒng)息:谓因恐惧而屏息。
〔7〕劼(jié)辞,即坚定推辞。
〔8〕孤,此处通“辜”,即辜负。
〔9〕操觚(gū),执简,谓写作。
〔10〕捃摭(jùn zhí),搜集,采集。
〔11〕指处理公文、征缴钱谷、断案判决等日常公务。
〔12〕鳃鳃(xǐ xǐ),恐惧貌。
〔13〕康熙《灌阳县志·卷四·官师志·县职》,在县令单此藩名下标注:“由恩监召讲,朝赏一次”。
〔14〕圽(mò),同“殁”。
〔15〕惓惓(quán quán),同“拳拳”,指念念不忘。
〔16〕卓节懿行,即卓然的节操、高尚的行为。
〔17〕曩(nǎng )者,过去、过往。
〔18〕杞宋,即成语“杞宋无征”简写,事情缺乏证据。
〔19〕悃愊(kǔn bì),至诚;诚实。
〔20〕诠次(quán),编次;排列。 
〔21〕古代诸侯、四夷或藩属朝贡天子的聚会。
〔22〕三辅之图,即《三辅黄图》,古代地理书籍,作者佚名。又名西京黄图,简称黄图。
〔23〕胪(lú)列,列举。
〔24〕羹墙,又作“见羹见墙”,后以“羹墙”为追念前辈或仰慕圣贤的意思。
〔25〕僭(jiàn),超越本分。谦词。
〔26〕农历五月初,称为蒲月。来自民间门窗挂菖蒲的习俗。
—————————————————————————

蒋学元《灌阳县志后序》起首页
此篇序文推送后,康熙《灌阳县志》三篇序就全部解析完毕了。通过比较县令、教谕、主纂三人的序言,会发现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现象。首先是在篇幅上,县令单此藩的序文字数1000余字,教谕陈廷藩序言800字不到,到了主纂蒋学元序篇幅只有不到600字了。其前后次序、篇幅大小,充分体现了高度的规矩自觉,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讲政治”。同时充分彰显了古代士人谦逊、内敛的行事作风。蒋学元从太平府教授岗位解组归家,其品衔和陈廷藩的县儒学教谕一样,同为正八品。然而县官不如现管,一个已告老还乡,一个是在任的家乡教育长官,理应尊重宦居本邑的在职官员为宜。蒋学元的谦谦君子之风,从唯其所撰序言自谓“后序”、通篇自谦的词藻、落款题跋自署“邑人”而不署曾经的官职等细节可见一斑——要知道古人落款至为讲究,一般而言,曾经的官衔、获得的奖赏都会悉数不落,蒋学元在署名时用“前任太平府教授”替代普普通通的“邑人”二字是完全可以的。但是蒋老先生并没有如常人那样做。明末匪患猖狂,据传兴秀蒋家曾屡遭劫掠,蒋学元襁褓中曾被贼人掠去,后经叶氏保姆用赎金救出方才保住性命。志成之年,蒋学元已是83岁高龄,宦海浮沉,风烛残年,恐怕早已洞察世事、看淡浮名。“俾后之问俗兹土者,考据因革,有所鉴诫,即邑中继起之彦,亦将景慕前修,羹墙如见,可以兴焉,可以观焉”,这才是他最真诚的期许了。
 
如果一定要给康熙版《灌阳县志》找一点遗憾的话,唯一的瑕疵就是没有收录明嘉靖六年版《灌阳县志》的原序,否则可以让后人从原序中进一步探寻明人修志的心路历程——不过极有可能从仁寿里民时贤臣家中找到嘉靖志孤本之时,原序已经残缺无存亦未可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传承历史,赓续文脉。今天,龙川山人得以按图索骥,致力于挖掘、推广灌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实在有赖于各位先贤、名士留下的典籍宝库。尤其是兴秀耆宿蒋学元老先生,以耄耋之年,不辞辛劳,率一众乡贤,众志成城,一气呵成,仅用六个月时间便付梓成书,为后世留下一部鸿篇巨制,不啻为灌阳历史文化史上的一大盛事。书成次年而灯枯油尽,羽化登天,委实可敬可佩。掩卷思之,更觉高山仰止,亦是我埋首故纸堆、传承乡土史之动力所在。

蒋学元《灌阳县志后序》落款页
 
责编:唐国宣 李丽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家谱研究参考资料目录收集略
下一篇:中国河池市都安万道支系接新版族谱隆重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