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熊猫王书画家陈国茂:熊猫是国宝 世界自然形象大使
2021-07-21 11:26:33   来源:全球美丽网    今日浏量:

南方熊猫王书画家陈国茂:熊猫是“中国国宝”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
南方熊猫王书画家陈国茂:熊猫是“中国国宝”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
 
陈国茂先生简介:
世界工艺美术网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书法院副院长,中国国画院副院长,台湾两岸文化协会副主席,广西毛体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国家一级(军旅)书法家,南方熊猫王书画家。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仅有二个亚种。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脸颊圆,有很大的黑眼圈,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

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有充足的竹子,地形和水源的分布利于该物种建巢藏身和哺育幼仔。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植物共有12属、60多种。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截至2021年1月,中国大熊猫野生种群增至1864只。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大熊猫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迄今所发现的最古老大熊猫成员——始熊猫的化石出土于中国云南禄丰和元谋两地,地质年代约为800万年前中新世晚期。在长期严酷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中,和它们同时代的很多动物都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是强者,处于优势,生存至今成为“活化石”。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大熊猫的标准中文名称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在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生活中的大熊猫的臼齿发达,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拇指”。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形成,学名叫做“桡侧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

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 

熊猫命名
中国人对熊猫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文字产生初期就记载了熊猫的各种称谓。《书经》称貔,《毛诗》称白罴(pi),《峨眉山志》称貔貅,《兽经》称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貘,等等。 

1869年3月,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德神父),在中国四川雅安宝兴县的邓池沟(穆坪)教堂附近科学考察时,发现了当地人称为白熊、花熊的踪迹。通过当地猎人的帮助,4月1日,他采集到白熊标本,毛色有黑有白,脚掌底部多毛,样子像熊,这是他从未见过的奇异动物。它的标本和骨骼运到法国。经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家阿尔封斯·米勒·爱德华兹鉴定,“黑白熊”是一个新物种,定名为Ailuropoda melanoleuca(猫熊),鉴定报告发表在1869年《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之新文档》第五卷,从此,匿居荒野的猫熊进入人类文明的视野。

大熊猫的近代名称(即中国国内通行的名称),最初定名本叫猫熊或大猫熊,意思是它的脸型似猫那样圆胖,但整个体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隶属于熊科。由于在20世纪50年代前,汉语的书写方式是直书,认读是自右到左,而改为横书后则从左到右,当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馆展出时说明标题用横书,名猫熊,而当时参观者习惯了直书自右到左的认读,误认为熊猫。 
 
自此,首先在主产它的故乡(四川),长此以往向传讹误,久之也就习以为常的把猫熊更名为熊猫了。以后,它通用的中文名叫大熊猫,也就被人们所公认。它的地方名,在它的故乡里多叫白熊、或白老熊,也有叫花熊的;在岷山藏族地区叫荡或杜洞尕(gǎ),平武白马达布人则叫洞尕;凉山彝族叫峨曲。所有这些地方名,虽称呼不同,而其含义与古籍中叫的貔貅或貘,无非都是说明它的体色白,或黑白,或体型似熊。 
 
大熊猫的别名还有华熊、竹熊、银狗和大浣熊等。银狗,这是因为小熊猫的地方名和商品名叫金狗,相对应的熊猫体色白而叫它银狗。竹熊则以它主要食性为竹子而似熊命其名。华熊说明它是中华民族所特产的珍奇异兽。
 
西方世界认识它后,最初将它翻译成“大猫熊”或“猫熊”,但又一传说,在20世纪报上初次发表新闻时,偶然被颠倒成“熊猫”,未料到竟成为通用的名称了。若沿着这些名称为线索,可以追溯出许多充满神奇的记载。
 
大熊猫具有不惧寒湿,从不冬眠的性格。哪怕气温在-4-14℃它们仍然穿行于被白雪压得很厚的竹丛中。它们也不怕潮湿,总爱在湿度80%以上的阴湿天地里生活。
 
生活习性
行为特点
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在动物园里面,饲养员每天两次定时给它们喂食,所以大熊猫其他的时间都用来休息。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大熊猫看起来也很可爱。它们非常的灵活,能够把它们笨重的身体摆成各种各样的姿势。最喜欢的姿势便是腿撑在树上,并用手遮住眼睛。
 
大熊猫最可爱的特点是它那胖嘟嘟的身体和他那内八字慢吞吞的行走方式。这是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里面,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没必要行动很快。但是,正是它这种慢吞吞的动作使它能够保存能量,以适应低能量的食物。它们有时候也会爬树侦察情况,逃避入侵者,或是打盹。 
 
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熊猫有时还下到山谷,串入到山村小寨或住宅,把锅盆桶具,尤其是圆形的器皿当成玩具,玩耍后弃置山野。有时它们还和羊、猪等家养的牲畜亲善,随着同吃同住。 
 
通常情况下,大熊猫性情总是十分温顺,初次见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头低下,不露真容。它们很少主动地攻击其他动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时,总是采用回避的方式。但一旦当上了妈妈,其小宝贝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即便是关怀看望,也会惹怒母亲大动肝火,张牙舞爪,动手动脚。有时它们还爱作一些修饰及其他一些求适活动。可以像猫一样把身体伸直,前是伸开,后半身抬起,让身躯灵活舒展,或睡醒以后,前肢直伸打哈欠。如果被水沾湿或过河涉水后,也可以像狗一样把身上的水抖掉。 
 
在野外,大熊猫通常在发情季节发生冲突,特别是当三到四只雄性追求一只发情的雌性时。有时候,雌性和雄性也会发生争斗。在动物园,它们的争斗通常是因为水,食物或某只大熊猫占据了好的地盘。
 
气味标记
对大熊猫种群来说,可以看见的信号对它们来是毫无意义的:它们的圆脸缺乏表情,尾巴很短,没有冠部或棕毛来展开,耳朵可以竖起放下但也不够灵活。这都是因为熊猫常年生活在高山上茂密的薄雾弥漫的竹林里面、看不见彼此而造成的。
 
大熊猫大多数的交流都是通过留在栖息地的气味标记来实现的。当它们想见面的时候,通常是发情季节,就会通过气味标记找到彼此。一旦它们见面以后,就转为声音交流。大熊猫依靠它们丰富的“语言”来表达从多情到生气的情绪。 
 
沉默是另一种交流方式。当大熊猫在玩,或是简单地表示友好,没有交配或好斗的想法的时候,它们不会发出任何声音。这种声音规则可以帮助人们判断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大多数熊猫的行为。
 
用气味来标记领土是它们在竹林里保持和平的秘诀。大熊猫将肛周腺体的分泌物涂在柱子,树桩,墙上,地上以及它们经常经过的地方。这些气味标记能让它们互相回避或聚到一起。在非发情季节的时候,一闻到陌生熊猫的气味它们就会走开。发情季节的时候,一只雌性大熊猫的气味可能就表示她已经做好交配的准备,并且希望吸引雄性前来。 
 
大熊猫有好几种做标记的方式。它们经常用尿液,或尿液和肛周腺分泌物的混合来做标记。当它们做标记的时候,它们会晃动头部,嘴巴半张。做了标记以后,它们会在做标记的地方剥掉树皮,或留下抓痕,以引起其他熊猫的注意。
 
食性食物
大熊猫的食性是其最为奇特和有趣的习性之一,因为它几乎完全靠吃竹子为生,在野外自然采食的50多种植物中,竹类就占一半以上,而且占全年食物量的99%,其中最喜欢吃的有大箭竹、华西箭竹等7种。虽然随着食性的转变,一些器官也起了相应的变化,特别是牙齿,它的臼齿非常发达,是食肉目动物中最强大的,构造较为复杂,接近于杂食性兽类,裂齿的分化不明显,犬齿和前臼齿发达,没有齿槽间隙。上门齿呈弧形排列,下门齿呈一横列,第二对下门齿位置常靠后,似乎形成双列,这种现象在老龄个体的头骨上较为明显。犬齿的齿根粗大,而齿冠显得较短,齿尖不算锋利。第一对前臼齿极小,常见有一侧或双侧缺失的现象,第二对上前臼齿的前缘偏向内,后缘则偏向外,呈半斜位,第三、第四对上前臼齿的齿冠呈棱形,外侧有3个,内侧有2个齿突。臼齿被称为丘突型齿,咀嚼面特宽大,大致呈长方形,具大小不同的结节形齿尖,上臼齿有4个较大的齿尖,最后一枚上臼齿特大,向后延伸于颧骨的后部,冠面具有复杂的小棱形齿突,最后一枚下臼齿小,齿尖并不明显,位于下颔支前缘的内侧。一般食肉目动物的最后一枚上臼齿均位于冠状突基部的前缘处,而大熊猫臼齿的后移即可限制上、下臼齿的左右摆动,又可以增强咀嚼效果,但碾磨作用受到限制。臼齿的磨损上下不同,下臼齿的磨损始自外侧,而上臼齿则始于内侧,原因是左右上臼齿列之间的距离大于下颔臼齿列的间距。总的看来,它的牙齿与其他食肉类动物不同,却同草食性的有蹄类动物十分相似。 
 
1936年11月9日,露丝在中国四川得到一只三岁的“小熊猫”。当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得到了中国的这只“小熊猫”时,人们像潮水似的涌向这里,最多的一天达4万人,超过了该动物园的入园最高记录。小熊猫的一举一动都成为报纸的新闻。商人们争先恐后地赶制熊猫形象的产品。时髦女郎身着熊猫图案的泳装招摇过市。甚至一种鸡尾酒也以熊猫为名。露丝和“小熊猫”的故事成为畅销书,并搬上了银幕。

大熊猫是貔貅?貔貅是大熊猫?
中国人对熊猫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文字产生初期就记载了熊猫的各种称谓。《书经》称貔,《毛诗》称白罴(pi),《峨眉山志》称貔貅.那么,貔貅(中国古代神兽)与人有什么关系呢?
 
[pí xiū]
貔貅(中国古代神兽) 
貔貅拼音是pí xiū,别称“辟邪、天禄、百解”,俗称“貔大虎”,是中国古书记载和民间神话传说的一种凶猛的瑞兽。
 
中国古代风水学者认为貔貅是转祸为祥的吉瑞之兽。从古至今,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极度注重收藏和佩戴貔貅,传说貔貅除了开运、辟邪的功效之外,还有镇宅、化太岁、促姻缘等作用。中国传统有装饰“貔貅”的习俗,貔貅寓意丰富,人们相信它能带来欢乐及好运。古时候人们常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
 
神话传说
貔貅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
 
传说貔貅触犯天条,玉皇大帝罚他只以四面八方之财为食,吞万物而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这个典故传开来之后,貔貅就被视为招财进宝的祥兽了。很多中国人佩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此典故。
 
貔貅简介:
貔貅者,其身形如虎豹,其首尾似龙状,其色亦金亦玉,其肩长有一对羽翼却不可展,且头生一角并后仰。
 
相传貔貅是一种凶猛瑞兽,但这种猛兽分有雄性和雌性,雄性名为“貔”,雌性名为“貅”。在古时这种瑞兽是分一角或两角的,一角称为“天禄”,两角称为“辟邪”。貔貅造型多以单角为主。
 
很多人认为貔貅就是现在的大熊猫,《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4000多年前,黄帝驯养虎、豹、貔貅(大熊猫)等威猛动物为军队冲锋陷阵,在阪泉(今河北省涿鹿县)战败了炎帝。
 
古代也用貔貅来化指勇猛的战士,京剧《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中诸葛亮曾有一句唱词“各为其主统貔貅”,“貔貅”意指雄师。
 
在南方,有些人将它称为“怪兽”或“四不像”等。中国传统有装饰“貔貅”的习俗,貔貅与龙、凤、麒麟一样是一种特殊性的动物,人们相信它能带来欢乐及好运。
 
玉雕的貔貅一般采用卧姿,有口衔着玉钱的,也有趴在玉钱上的。人们喜欢用红线拴住貔貅口里的玉钱,或是将绳子拴在貔貅的尾巴上,用来佩带和把玩。
 
据记载,貔貅其形似狮而带翼,古代织物、军旗、带钩、印纽、钟纽等物常用貔貅为饰,取其守护避凶之意。
 
故宫貔貅
玉辟邪,汉,长13.2cm,宽4.8cm,高8.6cm。玉料青褐色,圆雕异兽,卧状,圆目,张口,头顶有角,身有翼,长尾。
 
汉代,造型艺术有很大的发展。许多动物、人物题材的作品形象生动,取材广泛。其中尤以各种不同形式的异兽最引人注目。这些异兽被赋予了超自然的特性,造型上有很强的气势。目前,在汉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已发现了数件此类玉制作品,传世玉器中也有少量遗存。这件玉异兽形状劲健雄伟,神态凶猛,造型表现力与工艺都有很高的水平,是此类作品中的典型。此物有一定的重量且重心低,可做玉镇使用。
 
故宫文创
中国神兽承载着先民的浪漫主义文化色彩,具象化的形象创造,表达抽象化的自然思想。每一个神兽都是我们部分中国文化的凝聚。
 
故宫貔貅的创意设计充分借鉴了故宫藏品玉辟邪的灵性特征,造型可爱灵动又不失威严。整体色彩鲜明亮丽、充满活力、嘴角上扬、没有距离感让人有把玩爱抚亲切感,眉弓与眼睛放大突出,眉目传神,灵性十足。
 
史书记载
《汉书》“西域传”上有一段记载:“乌戈山离国有桃拔、狮子、犀牛”。孟康注曰:“桃拔,一曰符拔,似鹿尾长,独角者称为天禄,两角者称为辟邪。”辟邪便是貔貅。
 
据古书记载,貔貅是一种猛兽,为古代五大瑞兽之一(此外是龙、凤、龟、麒麟),称为招财神兽。
 
貔貅曾为古代两种氏族的图腾。传说帮助炎黄二帝作战有功,被赐封为“天禄兽”即天赐福禄之意。
 
貔貅专为帝王守护财宝,也是皇室象征,汉武帝将其封为“帝宝”。又因貔貅专食猛兽邪灵,故又称“辟邪”。中国古代风水学者认为貔貅是转祸为祥的吉瑞之兽。
 
古籍中的两种猛兽。《逸周书·周祝》:“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为可服?”《史记·五帝本纪》:“﹝轩辕﹞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司马贞索隐:“此六者猛兽,可以教战。”辽东人谓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连举之。”
 
多连用以比喻勇猛的战士。唐张说《王氏神道碑》:“赳赳将军,豼貅绝羣。清毕著《纪事》诗:“乘贼不及防,夜进千貔貅。”柳亚子《读史》诗之七:“绿林家世拥貔貅,乳臭儿郎据上流。”
前有挚兽,则载貔貅。——《礼记·曲礼》
比喻骁勇的部队,多连用以比喻勇猛的战士。
 
明·刘理顺《送袁环中(袁可立子)督宁远饷》:“以供貔貅用,腾骧月不同。
 
南方银行门前大多是貔貅,北方石狮多一些,北方大多银行前正门两侧的石狮左公右母,公狮张口注视来往信众;母狮子闭口护子,表现传统社会男尊女卑、各司其职的特性。
 
文字记载《逸周书·周祝》:“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为可服?
《史记·五帝本纪》:“﹝轩辕﹞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司马贞《索隐》:“此六者猛兽,可以教战。”
徐珂《清稗类钞·动物·貔貅》:“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辽东人谓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连举之。” 
《晋书·熊远传》——命貔貅之士,鸣檄前驱。
唐张说《王氏神道碑》:“赳赳将军,豼貅绝羣。”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羡威统百万貔貅,坐安边境。”
明刘理顺《送袁环中(袁可立子)督宁远饷》:“以供貔貅用,腾骧月不同。”
罗贯中《三国演义》结尾诗词:“曹操专权居相府,牢笼英俊用文武;威挟天子令诸侯,总领貔貅镇中土。”
清毕著《纪事》诗:“乘贼不及防,夜进千貔貅。”
柳亚子《读史》诗之七:“绿林家世拥貔貅,乳臭儿郎据上流。”
 
传说典故
貔貅,又称辟邪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通灵神兽。《小尔雅·广言》中说:“辟,除也。”顾名思义,是人们希望借助它的法力,驱走邪秽,破除不祥。《急就篇》:“射鬾辟邪除群凶。”唐颜师古注:“射鬾、辟邪、皆神兽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今所见最早之貔貅形象的艺术作品上可追溯到汉代,多为带翼的四足兽,其造形可能传自西亚。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貔貅的形象变得更加概括抽象,装饰意趣更浓。从现存的石刻及玉雕貔貅可以看出其外形极富曲线美,气韵连贯,昂首挺胸,张嘴吐舌,气宇轩昂。
 
周武王--姜子牙--貔貅--官号“云”
貔貅是N年以前生活在四川一带的猛兽,具有极强的搏击能力。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带着它打仗屡战屡胜。周武王见貔貅如此骁勇神奇,就给他封了一个官,官号为“云”。当时姜子牙发现貔貅每天食量惊人,却从不大小便。而它唯一的排泄系统就是从其全身的毛皮里分泌出一点点奇香无比的汗液,四面八方的动物闻到这种奇香后无不争先恐后,不由自主跑来争食,结果反被貔貅吃掉。 
 
朱元璋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从地下挖出一对貔貅,而貔貅乃龙王的九太子,故命人在灵谷寺的旁边建立貔貅殿供奉这一对貔貅。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修中山门,但国库无钱财,丞相刘伯温(也是风水师)建议朱元璋用貔貅来纳财,朱元璋听从在国门放一对世间最大的貔貅,结果两江士绅纷纷捐款,大动土木,场面宏大让朱元璋感慨万分,称道:大明臣民如此忠心,江山必然万载。
 
貔貅舞
每逢新春元宵佳节或喜庆之日,广东湛江的吴川市梅菉头的群众都要舞貔貅(读音:píxiū),或配合国技武术队伍和各式飘色,共同游行表演庆贺节日,以祈福驱邪,保佑平安。这种古老又独一无二的民间舞蹈,至今已承传27代人。
 
吴川市梅菉头舞貔貅
貔貅是传说中的怪兽,兽头直径宽1米左右,蒙着黑白两色为主的薄布,兽身为一块长约2米、黑白斑驳的长布,尾部为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舞动时,貔貅的眼、耳、口、须能分别作出眨睑、扇动、开合和拂动等动作。当地群众告诉记者,貔貅舞类似民间的舞狮子,但貔貅的神态和狮子截然不同,复杂的舞蹈花样和形式更是独绝。
 
经过民间艺人的提炼和创新,貔貅上牌山(又名盾牌叠罗汉)和牌山顶上采青等舞法成为貔貅舞中最精彩的一幕。街道两旁的住户和店铺,在貔貅舞游行队伍经过前用竹竿系根长红绳,扎吊着红包和几片青菜叶,“悬青”以奖赠演员。采青时,貔貅舞的演员数十人用盾牌相托,搭成3层人塔。貔貅从人梯登上“塔”顶,在上面起舞、采青。舞蹈时,人塔随着锣鼓节奏慢慢旋转移动。
 
貔貅舞采用锣鼓击乐伴奏,从貔貅出场、扑食、翻滚、搔痒、戏水到登上塔顶采青等动作,分别为轻、柔、缓、急、强、劲。全套动作包括牌过山、过桥、上小山丘、叠牌山、上牌山等。舞蹈风格刚柔相济,以刚为主,通过人体相叠,高空舞耍,运用了杂技表演技巧,使舞蹈空间感大大增加,且具有奇、险、趣的特点。
 
总之,人是万物之灵。不管是大熊猫是貔貅,还是貔貅是大熊猫?对人来说,吉祥就好,人人喜欢动物,人人爱动物就好。画家的创意,就是对人们心意的最好祝福和奉献!祝你平安,祝你幸福,祝你生意兴隆,祝你全家甜甜蜜蜜!
 
本网责编:唐国宣 李莉  王丽萍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党100年 人民感谢党★专题报道
主办单位:
全球美丽网(http://www.wholeworldbjx.com)
国际神州网(http://www.chinajrsz.com)
中华产品网(http://chinazhcpw.com)
世界工艺美术网(http://changxiaow.com
 
支持单位:
全州县发改局、全州县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桂林市工艺美术协会
全州县工商联党支部
广西金砂玉研究会
广西烹饪餐饮行业协会
桂林鸡血玉行业商会
桂林市象山区太极拳协会
 
协办单位:
广西晨天恒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桂林天湖泉水有限公司
广西仙友酒业有限公司
广西鑫万湘实业有限公司
全州县受红农机合作社
全州县丰裕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广西绿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全州县联意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全州康之本种养专业合作社
全州县稷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世界工艺美术网副会长陈国茂书法:吉星“龙德”相助 如意